首页

苏曼女s

时间:2025-05-28 17:37:59 作者:(寻味中华丨非遗)广府曲艺迎端午,一敲一击唱龙舟 浏览量:95870

  中新社佛山5月28日电 题:广府曲艺迎端午,一敲一击唱龙舟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夜幕降临,广东佛山顺德杏坛商业街转角处,龙舟说唱代表性传承人梁章来开启Freestyle(即兴说唱),只听他用粤语唱出“人人都话凤城美食夸哪哪,想知道点解,就听我说根芽......”,声腔短促,跌宕起伏,诙谐有趣,迅速吸引不少人围观。

  在梁章来的背后,竖着一面龙舟说唱“帅旗”和两面三角旗,其右侧摆放着用木棍支撑的木雕龙舟——龙舟说唱的标志。他胸前挂着小锣和小鼓,在一敲一击中,演绎了《凤城美食·夸哪哪》《落叶归根》《巨变》等曲目。

5月4日晚,龙舟说唱代表性传承人梁章来开展演出。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摄

  今年近70岁的梁章来,已开展龙舟说唱40多年。“在我小时候,逢年过节‘龙舟公’会走街串巷唱龙舟,我每次都听得很入迷,觉得说唱中的历史故事很有趣。”到了20多岁,他和师傅学习龙舟说唱技艺,凭着一股热情坚持演出至今。

  龙舟说唱,又称为“龙舟歌”或“唱龙舟”,是广东地区著名的曲艺品种之一,始于清乾隆年间,由民间变木鱼歌腔调而创,始于顺德,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已故岭南民俗学者叶春生曾在著作《广府民俗》中,提到两种龙舟说唱起源说法,其中一说是清乾隆年间,由一个顺德县的破落大户子弟首创。这一说法被普遍接受。而木雕龙舟则是龙舟说唱独特的表演“行头”。多名传承人称,并非仅在端午节或扒龙舟时才进行龙舟说唱演出,日常一天也可唱龙舟。

  与现代说唱相比,龙舟说唱更具仪式感,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锣或小鼓,作间歇伴奏吟唱。曲目有些以木鱼书改唱,有些是艺人自编自唱,内容广泛。腔调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宜于叙事抒情。

木雕龙舟是龙舟说唱的标志。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摄

  顺德是如今为数不多仍能听到龙舟说唱的地方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顺德茶楼酒肆、社庙、当地人办喜庆事,都会找“龙舟公”助兴。“以前龙舟说唱可以作为谋生的职业,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现在大家主要当作兴趣爱好。”梁章来说。

  随着时代变迁,龙舟说唱的故事内容逐渐丰富。除了传唱薛仁贵、穆桂英等经典人物故事,传承人们也创作不少作品,比如梁章来的《巨变》讴歌中国社会发展成就;郑崇理的《凤城美食·夸哪哪》,讲述顺德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故事。

  龙舟说唱也真的开始与流行乐跨界合作。比如摇滚乐手张楚在顺德开展田野调查中创作了两首民谣《龙舟调》《秋分》。东莞歌手陈柱权也在其作品中将龙舟说唱与现代说唱结合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顺德一公园内的龙舟说唱演出。(资料图,顺德官方供图)

  昔日的顺德“流行曲”,如今正面临传承发展问题。梁章来说,在顺德区杏坛镇龙舟说唱协会,他是倒数第二年轻的传承人,“会唱的人都是老人”。

  据了解,近年来顺德推动龙舟说唱进校园,梁章来也乐于参与指导。顺德杏坛相关部门则开办“民俗民间艺术培训基地”,招募一批学员进行龙舟说唱培训,并编印《龙舟说唱词集》。

  顺德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麦凯奇说:“我们尝试推动龙舟说唱传承人走进人流量巨大的商城、商圈,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员都听听看看。”

  随着端午节来临,珠三角地区开启龙舟季。5月29日,近百艘龙舟将在佛山顺德勒流龙眼村进行“龙眼点睛”仪式,届时河中进行龙舟竞渡、岸上开展龙舟说唱的盛况将再度上演。(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河南今年将建7300多个老年助餐场所

深圳4月30日电 (程景伟 郑小红)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集成技术研究所机器视觉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展团队在人脸动态三维成像技术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出多视角4D高精度人脸三维成像系统,相较传统的3D人脸扫描技术,该系统在精度、分辨率和速度上均实现大幅提升。

东西问|中国为什么要研发建造重型破冰船?

近年来,山丹马场致力于提升职工收入,持续改善企业的民生福祉,确保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困有所帮。在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祁连山下,牧马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完)

南宁至越南河内国际货运航线开通

另据媒体报道,茂名市茂南区应急局正采用声呐设备搜捕出逃鳄鱼,已抓捕到几条,但由于水深抓捕鳄鱼较困难,该局建议周边居民尽量不出门。

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始发 正式开启越江之旅

本赛季第4次碰面,两位选手在比赛伊始就火力全开,精彩回合不少。首盘转折发生在第6局,萨巴伦卡率先完成破发,抢得领先。也正是凭借这次关键破发,萨巴伦卡以6:3先下一城。

《大美云南》:“活·力”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知联会副会长、浙江医院院长毛威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老年病诊疗中心的建设方面,浙江在政策制定和顶层设计上均体现了前瞻性思路。要想实现更高水平的医养结合,需真正围绕老年人的需求,建立起“医、康、护、养、疗”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